目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> 正文
永旺超市的关店止损与下沉拓店“十元均一”不灵了
2025-03-08 05:08:46 浏览次数:


  尽管财务整体处于亏损状态★■■◆,公开信息显示永旺仍选择逆势拓张★★◆★◆★,但选址不再聚焦于一二线城市,而是在在湖南、湖北等地的下沉市场加速拓店,如长沙星沙店、武汉南湖店★◆★★■,并计划2025年开设更多购物中,2030年之前将湖南省的购物中心增加至5家,湖北省增加至7家。

  此前有永旺内部人员向记者表示,永旺给租下的地产商付租金是按照其商场的面积核算★◆◆◆■,但内部永旺会划分很多小区域出租给商家,这一部分的租金是直接交给永旺,很多地产商对此非常不满,认为自己赚得少了■■★★◆,就会持续涨租。

 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■★,“新兴零售业态不断涌现,社区团购、精品超市等凭借灵活的运营模式和精准定位,吸引了大量消费者★■★。永旺作为传统零售代表,面临激烈竞争,其传统的经营模式◆★、较高的运营成本等劣势逐渐凸显,持续亏损和门店关闭正是传统零售行业困境的体现。◆◆■★◆”

  此前也有零售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■★■■,对于永旺来说仍有许多可能突破的方向,聚焦细分市场■◆■■★,借鉴日本◆■◆“适老商场◆◆■”经验,深耕特定人群需求(如老年客群或社区家庭),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。 以及强化供应链优势,自建生鲜基地或与本地供应商合作,缩短配送时效,提升价格竞争力◆■■★◆。提供差异化会员服务★★,参考山姆模式,通过独家商品和增值服务增强用户黏性,而非依赖短期促销。永旺若不能打破★■“旧模式依赖症”,其◆■■■“十元均一”的盛况或将仅成为闭店前的挽歌,而非复兴的起点◆◆◆。

  官网显示■◆,目前永旺提供“永旺到家 APP 和小程序”“京东到家”★★■“美团”三个线小时新鲜配送到家的需求(周边骑行6.3公里)。

  从数据来看,永旺APP在华为应用商店下载量只有1036万次,而盒马(生鲜)有14亿次,永辉有5亿次,山姆商店有3亿次,就连天虹也有接近1亿次★■,永旺在线上购物、配送、用户推广等业务板块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型商超。

  社交平台上,当地网友们纷纷表示不舍。许多人称,周末或节假日,和家人一同逛永旺超市是他们的生活日常和美好回忆。

  财务上的亏损是部分门店关闭的重要原因之一,根据1月28日永旺发布的盈利预警,预计2024年控股股东应占亏损将在3◆◆◆★■.4亿至3.8亿港元之间,而2023年同期亏损1.89亿港元。

  若将视线转向新兴业态与下沉市场◆◆■,保留其亮点,永旺的探索或许能找到新出路■★◆★■◆。其自有品牌“特慧优”仍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,“周二答谢日”“晚间打折”“十元均一”等促销活动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,这些社区化运营策略均是贴近本土需求的有力尝试。

  早在2018年7月31日★★◆■■,佛山顺德永旺购物中心就已正式闭店◆◆■◆◆★;2022年10月,北京朝阳大悦城000031)永旺超市关店;8个月后◆★■,永旺北京昌平店也宣布闭店◆◆■◆■◆。对此,永旺回应撤场是由于市场竞争环境激烈★★◆■★,公司优化战略布局。

  永旺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0多年,作为本土大型商超学习与效仿的模板◆◆◆★■★,它是零售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◆◆◆,承载了80后90后的时代记忆◆■,靠情怀留存了许多忠诚的老用户。但随着近年来零售业竞争激烈,山姆、COSTCO、盒马等会员店不断冲击线下大型商超,沃尔玛★■、永辉■■★、华润等同行不断加码市场,各地的永旺超市危机四伏◆◆◆★◆★。

  土生土长的“老广★◆◆”秦女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,对追求当日新鲜◆★★■,小分量性价比的◆■■★“老广★◆★◆◆”来说■■■◆★,永旺(吉之岛)有特殊的情怀和意义,周二会员答谢日以及十元均一活动日,是如同全家出动扫货“团建日◆■★■■★”一般的存在。

  其在湖南★★■★、湖北等下沉市场的拓店策略,也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与Costco■◆◆、山姆在一线城市的正面交锋,这些区域租金成本较低,且消费者对品牌敏感度相对较弱,若能在商品结构上平衡进口与本土化需求,增强用户线上与线下的购物体验,在供应链、门店管理上完成数字化■■★★、智能化转型升级,也许能开辟新的增长曲线■◆■★◆。

  相较于其他知名商超,永旺尽管较早进军中国市场,但在在数字化转型与布局方面较为落后,2019年推出自有APP“永旺到家★◆■★”,2020年上半年才将其APP推广至内地所有门店。

  此外◆■★,永旺的采购成本也较高,日本进口品牌是当初永旺在中国塑造品牌影响力的一大亮点,为了维持★★“日系调性”■◆◆◆,永旺过于依赖日本进口商品■★★■◆★,导致商品种类不够丰富,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,也导致库存成本居高不下。

  不可忽视的是,永旺的转型仍面临多重挑战,在下沉市场,本土商超如步步高、家家悦603708)、胖东来早已凭借密集网点与社区黏性占据先机,而“特慧优◆■★■◆★”品牌虽具备品质背书,但其认知度尚未突破区域限制★■■。

  反观永旺,其供应链效率低下、数字化布局滞后,导致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上被其他品牌超越,一二线城市高昂的租金压力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,迫使永旺不得不收缩战线◆◆■◆◆★。

  永旺的选址主要在一二线大城市,其中以广东地区居多◆◆,通常开设在核心城区地购物中心■★◆■,虽然人流量大,但是租金成本高。

  官网显示,永旺目前在中国共经营400多家不同业态的店铺■◆,其业务布局广泛◆■◆,涵盖综合百货超市(GMS)■◆★◆★■、食品超市(SM)、综合金融、商业地产开发、服务◆◆、专卖店、功能公司等多个领域,满足不同发展需求。

  据相关数据,永旺的供应链效率相对较低,其生鲜周转率为3.7天◆◆,而盒马仅需1.2天;山姆的明星商品麻薯日均周转可达5次,而永旺的进口商品却滞销严重,库存积压大。

  永旺作为一家日资零售企业,自1996年在广州天河城开设首家吉之岛(永旺曾用名)超市后,便迅速打开了广东市场■◆★★■。在广东立足后,永旺便开始了它全国布局的脚步,经过长期发展,永旺综合百货超市已遍布京津冀地区、江苏省、湖北省、浙江省、广东省以及香港等地。

  但实际上,永旺的配送服务经常被用户诟病■★★★,在社交平台上,以“永旺线上配送■◆■◆”为关键词进行搜索,发现有多篇吐槽其“售后态度不佳”■★“配送时间与约定时间严重推迟”“客服电话打不通★◆”“活动期间回应人力不足■★■◆”的帖子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战略统一,2010年★◆◆◆,永旺集团决定将“吉之岛★★◆★”更名为■◆“永旺■■★★★”,推出了食品超市业态模式,2013年,永旺集团进一步推进品牌统一★■■◆◆,将旗下的综合百货超市品牌“JUSCO”(吉之岛■★■★★◆、佳世客)统一为“AEON”(永旺),并率先引入了综合百货超市业态模式,原名的更改使新用户对品牌认知度断层。

  据财务数据,永旺集团2023年度营业收益达到95★★◆★■◆,535亿日元(4797亿人民币),全球净利润增长95.8%。而中国区域市场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■■◆■◆,永旺中国区连续9年亏损■■◆★◆,从2017年至2024年上半年■■★◆,永旺中国内地业务累计亏损超7■◆■■◆.37亿港元,资产负债率高达104.66%★◆◆,凸显财务压力★◆■★。

  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黄文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★★◆“面对竞争激励的竞争环境★★◆■,其他传统超市也是动作频频在不断调整,例如缩小店面或者是和电商合作。所以永旺关店也是他们战略调整的一部分,关闭原来盈利效应较差店铺,接下来永旺还将会对原有店铺进行调整或关店。”

  朱丹蓬表示,2018年后,中国本土零售(行业)蓬勃发展,各地涌现出特色连锁零售体系◆■■★◆。我在2010年就曾预测中国零售行业将呈现★◆◆◆‘两头尖中间空’的趋势,即便利店和大型零售巨头占据优势,像永旺这类卡在中间★◆、缺乏品牌效应、规模效应和粉丝效应的商超,其没落是必然的。

  对于永旺现状,行业内普遍认为有三大原因,一是高昂的租金压力逐渐逼迫部分商家走向关店的道路◆■★◆■★,二是竞争压力激增,面对电商的迅猛发展和本土超市的崛起,传统零售商愈发显得苍白无力,三是永旺对其原名“吉之岛”的更改使其失去了品牌优势。

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,永旺在20世纪90年代凭借境外资金涌入以及中国尚未完全健全供应链的契机,依托日资品牌调性■★★◆、精选货品和全球采购供应链体系,构建起了品牌■★★◆、规模和粉丝优势。

  与沃尔玛、山姆会员店等国际零售巨头相比■★■★★■,永旺的短板显而易见■■★★。沃尔玛凭借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与规模化采购优势,能够以更低成本实现高频商品周转◆★;山姆则通过会员制精准锁定中高收入客群,以“少而精”的选品逻辑与高性价比的自有品牌形成差异化壁垒;盒马采用“前置仓+即时配送◆■◆■★”的激进扩张模式★◆◆★■■,使消费者享受3公里30分钟内的免费送达服务。

  从时间看◆◆■◆■,2015年沃尔玛就在国内市场推出了手机app,并在2018年推出扫码购小程序■★■★■◆。永辉超市601933)则在2016年推出永辉到家app。

  在深圳★■★◆■,一家宽敞明亮的大超市热闹非凡,店内正进行清仓甩卖,货架上的商品没多久就被一扫而空◆■,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★★■◆■,“最后一次均一价”“结业清货”的标语随处可见。原定2025年4月30日结束营业的永旺深圳宝安中心店宣布于2025年2月28日停业,提前迎来了一场消费者们的“告别狂欢★■”。

  ■◆★“然而自2010年起■★◆,中国零售行业竞争加剧。此时‘吉之岛’改名为永旺,逐渐失去原有品牌优势,其门店数量少、面积小◆★◆★■◆,只能实行多品类产品矩阵策略,无法达成全品类寡头式或一站式的经营模式,这成为其没落的一大主因■■◆★★■。”朱丹蓬说道。